随着OPEC终于从“嘴炮”变成了实际行动,油价也在周三暴涨10%,在今天的盘中也已上测50美元大关。在OPEC达成了减产协议的背后,谁才是最大的赢家?谁又输在了这份协议上?
纵观OPEC内部的限产额度分配,非OPEC产油国的“鼎力相助”,以及美国页岩油的“隔岸观火”,或许各方都仍在疯狂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分析谁是最大赢家、输家之前,简单的盘点一下各方:
首先,美国页岩油几乎能够肯定将借此东风在2017年回升产量;
“慷慨”的俄罗斯最多将减产约30万桶/天,但也有分析对其最终究竟能完成多少提出质疑;
最后,就算是在OPEC内部,携手承担大部分削减份额的沙特及其海湾阿拉伯盟国,与牺牲较少的伊朗伊拉克,在这场博弈中也是各有输赢。
一、美国页岩油:“坐收渔翁之利”?
在熬过破产、信用降级、裁员等黑暗时光之后,借着OPEC减产的契机,美国页岩油行业或又迎来新的机遇。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Antoine Halff指出,美国页岩油将在4个月内即提升产量,产量首先上升的应该就是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盆地,当地有足够多喷油井足够产出。
石油研究公司Infill Thinking的创始人Joseph Triepke也指出,美国石油产量几乎能够肯定将在2017年回升,所有的美国致密油田都将因此受益,二叠纪盆地尤甚。并且,预计明年或将重启多达150台钻机。
此外,特朗普的上台或将给美国页岩油带来更多的机会。此前特朗普宣布将取消美国能源工业的就业限制,包括页岩能源和清洁煤炭。
二、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的“大让步”?
非OPEC的主要产油国也贡献了60万桶/天的减产量以携手度过难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五年来首度参加限产的俄罗斯,贡献了约一半份额。俄罗斯能源部长Novak称,由于技术性原因,俄罗斯准备且只会在2017年上半年循序渐进地减产最多30万桶/日。
但也有分析师对俄罗斯究竟能最终完成多少份额提出质疑,他们指出俄罗斯对于减产的贡献可能只会是自然下降或是产量增长放缓,而并不是适当的减产。
除俄罗斯以外的非OPEC产油国剩余的30万桶/日减产量,目前仍然不确定具体分配来源。哈萨克斯坦和阿曼均表示愿意做出贡献,但未有具体细节。
三、OPEC内部:“几家欢喜几家愁”
OPEC内部来看,沙特及其海湾阿拉伯盟国,包括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携手承担了大部分削减份额,以确保他们不会失去收入或是市场份额。
相对而言,位于海湾集团以外的伊朗和伊拉克相对来说牺牲较少。大多数分析师指出,他们作出有限让步以推动协议最终成行,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沙特的安抚手段,这也似乎表明了伊朗在OPEC中愈发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是伊朗,更是尽取所需。由于伊朗被制裁多年,OPEC最终同意给与其397.5万桶/天的产量基准水平,这是其2005年被制裁前的最高水平,作为与其他成员国以10月产量做为基准线的情况所不同的“特例”。
伊朗最终的日产量设定接近为370万桶/天,相比较目前的产量水平(此前OPEC公布的次级来源数据来看,约为369万桶/天),至少增加了9万桶/天的空间。
然而,同样不愿意使用OPEC第三方数据的伊拉克却未能如愿,仍然沿用此前刺激来源数据作为基准产量。不仅如此,伊拉克还接受了21万桶/天的减产配额,使其十几年来免于OPEC削减的优惠待遇宣告终结。
但分析师密切关注伊拉克对于减产协议的履行情况,不确定伊拉克将会从哪里下手进行产量削减,因为其目前生产大部分是由国际公司所运营。产量削减或将主要来自于国家控制的中心地区,而非南部。
而其他较小的国家,从厄瓜多尔到加蓬,将提供剩余的减产部分。
此外,尼日利亚和利比亚被减产协议所豁免,因此两国或将继续扩大产量。据Natixis分析师Abhishek Deshpande指出,“受到冲突和供给中断的应吸纳个,两国将有很大增产潜力。”有分析预计两国合计将增产60万桶/天,这将使得OPEC的日产量重回3300万桶/天。
总的来说,在这次的OPEC减产协议中,最大的赢家无疑就是美国页岩油了,其靠着OPEC的努力达成了协议,并推高油价从中获利,其次赢家便是俄罗斯,其靠着小幅度的减产获得更高的油价。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