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位男童坠井身亡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是引发的讨论是从来没有停止。枯井吃人这并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是现在讨论的重点。
孩子父母的谣言可以适可而止,网络发展到现在网民们总是容易忽略一件事物最需要关注的事情。中油财经网小编想说,如何阻止悲剧不再发生才是重点。
新闻事件回顾:
11月6日上午11时左右,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男童在跟随父亲收白菜时,不慎掉落约40米深的枯井。事件发生后,蠡县公安局、公安消防大队,保定等地蓝天救援队、120急救和村民自发组织的救援队、蠡县各乡镇及周边的社会救援力量也参与到了救援中。
直到 11月10日晚间,河北蠡县6岁坠井男童聪聪才被救出井,随后官方宣布其不幸身亡。一场轰动的救援结束后,舆论风波却并未停歇。
村民救人新闻图
人民日报发文怒批枯井吃人
河北一位男童坠入枯井丧生,令人唏嘘。可悲剧不只这一桩,瞅瞅媒体的梳理,类似的事故竟然一再发生,遇难者有孩子也有老人。并且,到底多少枯井藏在杂草丛中、庄稼地里,不清楚,一笔糊涂账!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黑洞洞的井口还会继续吞噬生命。人命关天,这可不是小事。
枯井变陷阱,根子在没人管。目前的说法是,谁打的井谁负责。可现实是,村民并没有这个安全意识。填埋或者加装井盖,费时费力又费钱,好多人根本不干,一弃了之,造成野井丛生,事实上弃管。
枯井弃管,折射出农村公共管理缺失。一些村委会面临建制不全、人员老化问题,管理、服务、动员能力都很弱,没有啥存在感。再加上外出务工造成青壮年人口长年不在村,空心化程度加深,公共事务成了一块长期补不上的短板。
由此可见,要消除坠井悲剧,加强农村公共管理是治本之策。首要一条,基层组织要强起来,村里事要有人管;具体策略上,要对废井、枯井摸摸底,数量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是深是浅,是大是小,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或加盖,或填封,一口一口处理。村里力量不够,县里市里要帮;还有,立足当下,既然有村规民约明确“谁打井、谁管理”,打井人的责任要想法夯实。不能受益是你的,受累你跑了!
此外,完善管理可能需要时间,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却是刻不容缓。家长要牢牢握住孩子的小手,多做警示教育,让他们的身影远离井边。
中油财经网点评:
长达100多小时的救援,最后还是以悲剧告终。当悲剧落下帷幕,该做些什么才能告慰无辜的生命?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加强枯井管理,但现实却很严峻。农村公共管理缺失,失的责任,失的担当。农村公共管理缺的法治,打井的法,枯井管理的法。希望悲剧不再发生,希望孩子一路走好。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