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OPEC冻产协议是原油市场2016年度最为关注的焦点,这次到底是不是“狼来了”将决定油价后市走向,下文中油财经网将盘点OPEC会议召开前,各主要产油国的态度,分析此次是否需要认真对待。
各方接连喊话 市场疑虑重重
全球最大的场外石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在报告中称,“市场对于OPEC能够达成可靠协议的信念已经崩塌,当前油价比阿尔及尔会议前的高位下滑约8美元”。
数据表明,OPEC能够提出最好的协议或远远不能满足2017年市场再平衡所需要的。
高盛分析师在10月31日的报告中称,尽管上周末OPEC在维也纳的磋商只是一次技术性会议,但实现产量配额缺乏进展以及OPEC产油国之间分歧日益严重,暗示着11月30日维也纳会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下降。
如果OPEC无法达成令人信服的协议,支撑油价的基本面则被削弱,油价将跌至40美元/ 桶。
OPEC官方:
周一(11月7日)OPEC秘书长Barkindo表示,该组织将遵守9月在阿尔及尔达成的减产协议;如果贯彻执行阿尔及尔协议,油市有望在2017年恢复均衡。
在被问及他认为俄罗斯会不会加入减产或冻产时,Barkindo称,“俄罗斯已经加入...但未透露具体细节。”
此外,秘书长Barkindo上周六更是对否认沙特威胁大幅增产的传闻,称减产协议已取得关键进展。
俄罗斯:
俄罗斯能源部长Novak10月26日曾表示,俄罗斯与OPEC之间可能的联合行动将是及时的,冻产或者减产是正确的决定,这将令市场恢复均衡。
但相比较减产来说,俄罗斯更倾向于冻产,并且希望冻产时间能够保持在有限的时间内,比如说6个月内。
据报道,俄罗斯原油产量近几个月来一直处于或接近苏联解体以来的纪录最高水平,10月原油产量升至1120.4万桶/日,创下历史纪录。
沙特:
11月4日,沙特和伊朗在OPEC技术会议上再起冲突。沙特威胁称,若伊朗拒绝限产,则大幅提高石油产量至1100万桶/日,甚至1200万桶/日,以推动油价走低,并退出会议。对此OPEC秘书长随后表示否认。
伊朗、伊拉克:
此前外媒曾报道称,伊朗和伊拉克不愿意使用OPEC的独立产量数据作为减产的依据。他们希望能提供自己的数据,用于判断减产规模。
一名官员称,伊朗估计其产量为每日380万桶,高于OPEC预计的365万桶。
伊朗希望能继续增产,直到产量升至每日420万桶,以令其市场份额回到制裁前的水平;而另一个对减产存在异议的国家伊拉克可能免于减产。
对此,上周五(11月4日)消息人士称:OPEC和非OPEC产油国对伊朗、伊拉克不愿参与冻产感到不满意。
阿联酋:
据阿联酋石油部长Suhail Mohammed Al Mazrouei周一(11月7日)表示,和2016年初相比,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已几乎消失,石油市场正处谷底,因此相信油价再上升。
并称,产油国需要再投资以免3至4年后油价急升。
综上所述,本次OPEC会议能否达成冻产协议,仍是五五之数,伊朗与伊拉克态度较为明显,沙特偏向冻产但独木难支,而俄罗斯是搅混水的作用。就当前而言,冻产预期偏向利空原油,油价下行风险较大,建议投资者可以反弹做空为主。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