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9月29日)原油市场本周焦点OPEC会议能否达成冻产告一段落,而外媒报道称,伊拉克却在高声“喊冤”,众多产油国恐纷纷加入,未来OPEC产油国之间或将开启吵架模式。
OPEC刚刚达成了2008年以来首个限产协议,OPEC成员国同意将产出目标设定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但协议刚刚签完,成员国马上就又开始吵了起来。
因为协议虽然达成,但并没有具体的限产减产实施机制、计划或细节,要等到今年11月OPEC技术性委员会,研究后才能决定限产减产实施多久,以及如何分配减产任务。
而在OPEC技术委员会具体研究措施时,各国目前的产油量将是最重要的考量。所以当前产量越高、越接近于自身短期产能上限,对单个成员国而言越有利。虽然委员会还没成立,但伊拉克已经按耐不住站出来“喊冤”,称自己的产量被OPEC低估。
伊拉克“喊冤”的原因在于OPEC在评估成员国产量时,采用两套数据:一套数据来源于成员国的申报,另一套来源于第三方的估算。
OPEC成员国的自申报数据经常由于利益驱使被“扭曲”,因此第三方估算数据被视为更为可靠,更能反映成员国真实产出的数据。
伊拉克“喊冤”将直接带动其他国家加入新一轮的“争吵”,因为伊拉克的产量“高估”并非孤例。
委内瑞拉(多22.4万桶/日)、科威特(多19.6万桶/日)和阿联酋(20.2万桶/日)的自估产量和第三方数据也有相当差距。更高的产量数据显然更有利于成员国将产量“限产”在更高水平。
此次,协议将产出目标设定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目前OPEC的最高产量为3320万桶/日,减产幅度仅为20-70万桶/日。如果全部采用成员国更高的自估数据为基准,最终协议的实际净减产效果将为零,甚至为负。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