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要闻 > 央行

八年降息逾660次 全球央行或面临新一轮危机

文 / 崔远翔 来源:中油网 2016-09-13 11:5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币宽松是全球“保增长”的最主要武器。今年6月至今,就有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央行先后降息。

不同渠道统计略有差异,但基本结论相近:2008年至2016年全球央行降息次数超过667次,平均每3个交易日降息1次。

除降息频率创有史以来最高之外,货币宽松的方式更是花样百出。量化宽松(QE)早已不再是日本的专利,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先后实施了量化宽松;安倍晋三上台之后,量化宽松的创始国日本更是将QE发展成QQE;“负利率”也由经济学的假想情境进入现实,瑞典、瑞士、丹麦、欧元区、日本等国先后实行负利率。

全球央行的一致放水,导致了市场对货币宽松的“依赖症”,同时导致了三个严重的后果:

1、资产价格上涨或泡沫,2、杠杆率不降反升,3、贫富分化加剧和“反全球化”思潮兴起。

尽管全球经济比金融危机前差远了,但是全球股市已经普遍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债市的全球性拥挤交易就更严重了。

杠杆率不降反升

在国内外一致指责中国高杠杆的同时,可以先看看美国是什么情况。不用M2/GDP这种奇怪的存量/流量指标,用最简单的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来看,美国国家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均超过金融危机前,美国全部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更是超过100%,意味着美国所有企业整体上看已经破产。

贫富分化加剧和“反全球化”思潮兴起

货币宽松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且金融资产的上升幅度远高于工资增速。从数据上看,美国高收入家庭收入增速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低,金融危机之后低收入家庭增速几乎为零。贫富分化的加剧,直接导致全球政治和外交不稳定,这是“反全球化”和“孤立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

最麻烦的是,货币宽松已经到了尽头,因为负利率是有限的。 即使货币宽松用到现在这种程度,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反而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和高杠杆率,这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了伏笔。

2008年危机可以用货币宽松应对,在货币宽松已经到了极限的今天,下一次危机该怎么办?

这可能是全球央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全球央行可能需要接受全球经济低增长的现实,减少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为下一次危机预留空间。在G20杭州峰会上,对于货币宽松进行有意弱化,强调财政政策,突出结构性改革,这也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产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的预期也就不奇怪了。

+1 38
文字关键词:
名称 价格(元) 涨跌幅
美国原油期货 63.97 -1.9015%
布伦特原油12 66.29 -1.4422%
93.4574 +0.3246%
现货黄金 1777.1 -0.5996%
现货白银 23.21 -1.2761%
黄金T+D 372 -0.5055%
白银T+D 4971 -1.7977%
安全联盟行业验证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