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周一(7月11日)亚市盘初下跌近1%,接近上周五(7月8日)触及的两个月低点附近,主受石油季节性消费疲软拖累,加之亚洲和欧洲需求增长均陷入极大困境,市场预期原油期货将继续走弱。
周一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86%,报每桶46.36美元;美国原油期货(WTI)下跌0.90%,报每桶45.01美元。
上周五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原油分别触及每桶46.15美元和44.77美元的两个低位,但因当天公布的美国6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幅创八个月之最,且投资者担心尼日利亚石油基础设施遭遇新一轮武装袭击,油价最终微幅收高。上周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均下跌近8%,分别创1月和2月以来最大周度跌幅。
上周油价惨跌的导火索除了英国脱欧公投担忧之外,还是就是美国能源信息数据公布的上周官方库存报告!
在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220万桶,略低于路透访查分析师预估的230万桶后,油价跌穿支撑位。
亚洲欧洲需求增长陷入困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指出,在亚洲炼厂原本就准备进入维护期之际,疲弱的利润率促使炼厂削减产能利用率,亚洲炼厂已开始降温,石油船货很难出售,第三季需求可能进一步下滑。这将导致石油需求和价格承压。汽油需求停滞,加拿大和尼日利亚产出改善,均对油价不利。
汤森路透Eikon数据显示,亚洲经油轮进口的原油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滑,自3月以来由纪录高位减少12%至大约8200万吨(每日2000万桶),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同时,中国统计局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1.9%,低于官方设定的3%的今年目标水准,显示国内需求持续疲弱。
多数意外下滑可以用中国经济的状况来解释。中国是亚洲最大石油消费国,占亚太地区需求量的27%以及全球需求的13%。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10%,印度近来的经济增长也保持在相似水准,使得亚太地区已经超过美洲,成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地区,约占全球需求的近40%。但对于已经习惯依赖亚洲旺盛需求的石油产业而言,不久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来源。
实现供需平衡还需很长时间
分析人士认为,自二月中旬以来原油供应过剩量翻倍,今年年底前原油都很难上涨。美银美林预计的原油年底目标价是53美元/桶,凯投宏观则预计不会超过50美元/桶。目前,美油和布油都已跌破47美元关口。
其他令巴克莱看跌原油的因素还包括脆弱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的生产过剩。
科恩称,一旦中国原油足够自给,那么全球库存过剩将再次给市场带来沉重打击。
因此科恩认为,今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期间,原油价格或继续走低。
美国活跃钻机六周内第五周增加 供应过剩忧虑重燃
然而,据美国油服贝克休斯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8日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量增加10台,为六周内第五周增加。分析师预计美国原油产量明年年初将开始上升,这导致供应过剩忧虑重燃。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石油分析师Michael Wittner指出,“我们看多油市明年的表现,但我们仍对今年剩余时间保持谨慎。”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5日止当周,基金经理削减美国原油期货多仓,至3月以来最低水准。
本周三北京时间22:30 美国将公布截止7月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