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刚到50美元附近,供应过剩、需求放缓等问题接踵而至,国际油价无奈下行。国际油价“跌声”响起,本周四(7月7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是否将再次搁浅?
供应过剩卷土重来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6月产油量增加,尼日利亚沙特增幅居前,再次引发了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油价承压下滑。周二(7月5日)亚市盘初,油价继续下挫,美油交投于48.46美元附近,跌逾1%;布油跌破50美元。
据彭博调查,修复了部分被民兵破坏的基础设施后,6月尼日利亚日产量增9万桶至153万桶;此外,沙特日产量也增7万桶至1033万桶,但夏季沙特通常会为发电增产;利比亚因东西部达成和解恢复了石油出口,其日产量也增加4万桶至32万桶;伊拉克日产量则大降7万桶至430万桶,此外伊朗结束连续五个月的增产,日产量稳定在350万桶。
供应方面,OPEC产油国大肆产油,原油产量猛增。需求面,下半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战略储油计划将放缓。去年提振原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中国战略储油,然而中国“油罐近乎存满”的预期可能致使中国原油需求有所放缓。
本周油价调整或许搁浅
本周四(7月7日)晚间,国内油价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本计价周期以来,受英国“脱欧”影响,国际油价呈现剧烈波动,频繁出现暴涨暴跌。截至昨日,原油变化率呈U形走势,跌后回涨,随调价窗口临近,调价预期已由下调转向搁浅。
据卓创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油价共经历13次调价窗口,涨跌互抵后,汽油累计上涨465元/吨,柴油累计上涨450元/吨。与去年相比,今年1月13日正式实施的新定价机制成为成品油市场一大亮点。由于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地板价,国内油市6次调价未能成行。
分析师表示,“脱欧”事件令国际油价连连受挫,随后避险情绪逐步缓解,加之美国原油库存及美元汇率疲软,支撑油价反弹;现今油市面临供应过剩和需求放缓等问题,油价承压下行,本轮油价调整搁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