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原油> 原油资讯

冻产小船都翻了 OPEC 6月会议有何期待?

文 / 超超 来源:中油网 2016-04-22 16:55

冻产烟雾弹说放就放,产油国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上周日16个产油国齐聚多哈,最终还是谈崩了。如此看来,OPEC 6月会议还有何期待?

自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超出主要产油国的预期以来,主要产油国隔段时间就放烟雾弹说冻产,但所有努力最终还是胎死腹中,多哈谈判便是最好的证明。

国际原油市场没有供给侧改革

国际原油市场当前面临的困境并不特殊。原油市场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世界经济以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模式难以持续、从旧均衡向新均衡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之一。类似的症状和困境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也多有体现。

例如中国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这些行业中的传统生产企业,很多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债务风险积聚的问题,其中一些甚至出现了现金流难以维系的情况,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

应对产能过剩的办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让过剩产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清;另外一种是通过外力干预来推进产能去化。

针对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中央政府果断提出了“去产能”的政策导向。对于涉及到的企业、行业、区域经济而言,去产能带来的痛苦可以说是割肉,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形容并不夸张。有人或许会想:反正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利润削薄甚至变负,有什么痛的?但需要意识到,即便是割去赘肉或毒瘤,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如果没有行政的外力干预,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很难有主动割肉的勇气。国际原油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去产能的要害是打破“囚徒困境”

原油生产国面临着“囚徒困境”——对于任何一个产油国而言,不论其他产油国减产与否,不减产都是我的最优选择。因而,所谓的冻产协议或限产协议是很难达成的,即便达成大家也有违约的可能。

去产能的要害就是要打破上述“囚徒困境”,设计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让各方愿意遵守协议缩减产量。然而,在原油生产国之间现在并不存在这样的机制。历史上,宗教团结曾被作为打破囚徒困境的机制,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也曾被作为打破囚徒困境的机制,但现在类似的机制并不存在。产油国之间显然也不存在像中国中央政府那样的经济规划者,通过行政强力去打破囚徒困境,实现产能去化。

在经济学理论上,打破囚徒困境的另外一个机制是通过无限多次重复博弈中的“威胁”。产油国之间的博弈的确是无限多次重复博弈。历史上,沙特作为OPEC内部影响力最大的成员国也确实曾以其他成员国无法承受之重的“威胁”来确保各方遵守限产协议,从而打破了囚徒困境。但从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的现实情况来看,沙特既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不具备这样的意愿。

政府比市场更有效吗?

面对产能过剩,中国政府选择采用行政手段强推去产能。那么一个直接的问题是,政府去产能比市场去产能更有效吗?经济学理论中反对政府干预的一个常见理由是:市场机制能够识别好企业和坏企业,而政府难以做到这一点。但这一理由在当前的去产能过程中并不成立。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现实经济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途径。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当然,一些市场人士完全可以反驳说,这并不是市场失灵,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相对高成本、低效率的企业总归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清。这是市场原旨主义者常用的理由之一——市场并没有失灵,它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理论上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在于,就业和债务不一定能等得了那么长的时间,金融市场投机者、汇率不一定等得了那么长时间,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及其家庭不一定等得了那么长的时间。

相比于思想实验中“完美的市场”而言,行政力量主导的去杠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效率损失。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是优于市场的。因为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市场并不完美,至少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完美。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不是“比较静态”,必须考虑从旧均衡点到新均衡点之间的过度期。

对于OPEC6月会议,冻产是否成讨论主题?我们拭目以待。

+1 40
文字关键词:
名称 价格(元) 涨跌幅
美国原油期货 63.97 -1.9015%
布伦特原油12 66.29 -1.4422%
93.4574 +0.3246%
现货黄金 1777.1 -0.5996%
现货白银 23.21 -1.2761%
黄金T+D 372 -0.5055%
白银T+D 4971 -1.7977%
安全联盟行业验证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