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4月19日)亚市盘初,国际原油价格小幅震荡上行,虽然昨日油价受冻产失败影响一度大跌逾6%,但是由于科威特大面积爆发石油工人罢工,导致该国产量锐减约60%,为油价提供了强劲支撑,最终上演了一出“深V”反转。
美国WTI原油5月期货周一(4月18日)收跌0.58美元,或1.44%,报39.7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6月期货周一收跌0.19美元,或0.44%,报42.91美元/桶。
在经过长达7小时的闭门会议之后,OPEC与非OPEC产油国周日(4月17日)意外未能在多哈达成冻产协议,与会官员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来做出冻产决定。
据外媒消息称,各国就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有着严重的分歧,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沙特要求伊朗加入冻产协议,但伊朗方面一直强调除非产量恢复至制裁前水平,否则不会配合任何形势的限产行动。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各产油国或在6月再举行会议就冻产商谈。
此消息一经传出,油价一度“一蹶不振”,但随着市场逐渐消化冻产失败的利空消息败后,转而更多地关注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
交易员指出,科威特石油工人的罢工范围覆盖超过一半的科威特石油生产线,导致该国产量锐减约60%,这为布伦特原油提供了有效支撑。此外,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跌至2009年低位也阻止了油价的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对于多哈会议无果而终,分析师的看法大相径庭。
分析师们称,对于本次多哈会谈的预期,促使油价自今年2月底以来的低点反弹了超过50%。而目前看来,这一涨幅可能会在不就得将来一扫而光,因为产油国们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去谋求增产原油。
摩根史丹利警告说,如果沙特将产量从现有的1020万桶/日的水平提升至1100万桶/日作为威胁,与此同时其他产油国也没有表现出克制,那么原油市场再平衡可能就要被一直推迟到2018年。
然而Goldman集团的Della Vigna表示,产油商削减供应的持续压力最终利于油市。“长期来看未达成协议反倒更好,因其意味着油市可以继续处于实现自然的供需再平衡轨道之上。没有压力,就不会实现再平衡,而压力来自低油价以及信贷收紧,这一切正在逐渐好转。”
周一(4月18日)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Bijan Namdar Zanganeh)表示,伊朗不应该对原油供应过剩负责,并重申伊朗不会参与冻产。
而此次多哈谈判的失败,沙特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被视为这次会议失败的原因。此次会议失败后,再度引发石油业者担心,由政府控制的产油企业将会祭出更大幅度折扣,令争夺市场占有率的战役升级。
目前,沙特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产量接近纪录高点,伊朗也在1月取消经济制裁后大力增产,因此全球石油过剩的情况暂时还看不到终结迹象。而沙特如果再度大幅度提高石油出口规模,国际原油市场将再受重创。
与此同时,虽然油价受到科威特工人罢工的暂时支撑实现反弹,但是据外媒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将继续增加。
根据受访的7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截至4月15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料将增加210万桶,而汽油库存将减少120万桶,但精炼油库存将增加20万桶。
美国石油学会(API)北京时间周三(4月20日)04:30将公布原油库存数据,而随后EIA将在22:30发布官方库存报告。
若此次库存再次大幅增加,那么势必将带领空头卷土重来,而市场或许也将酝酿一波全新的大行情。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