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3月29日)国际原油价格双双震荡下行,目前都处于40美元下方徘徊,因供应过剩的压力重返市场,冻产带来的刺激逐渐消退,有机构表示油价或将重新下探30美元。不过对于油市长期前景,分析师们依旧持看多观点。
OPEC成员国以及非OPEC产油国今年4月17日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讨论冻结产量以支撑油价的全球性协议。此前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委内瑞拉和非OPEC成员国俄罗斯在2月达成一个初步协议。
伴随着阿曼本周一的加入,目前确认出席4月多哈会议的产油国已经升至13个,其他12个产油国包括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沙特,卡塔尔,委内瑞拉,俄罗斯,科威特,厄瓜多尔,安哥拉、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和阿联酋。
不过,近日冻产协议的漏洞逐渐暴露出来,此次冻产仅针对原油产量,而不涉及原油出口,因此市场担心冻产协议达成后原油供应不会减少。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沙特的1月原油产量都已触及记录高位,即使再让他们增产也很难办到了。
不过更进一步的质疑是此次协议或难达成。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分析师Bart Melek周一(3月28日)在周度大宗商品报告中表示,“4月17日的产油国多哈会议不太可能产生可行的协议,可能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
不过道明证券也指出,虽然产油国在4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但进而将增强OPEC产油国采取行动的意愿,今年6月OPEC会议就非常有可能开启达成“有力”限产协议的进程,从而限制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油价也将受此提振涨至60美元/桶。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市场忧虑也始终挥之不去,而油市所担心的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将会影响原油需求,不过瑞士信贷对此表示了否认。
瑞信集团全球能源部经济学家Jan Stuart认为,原油需求“增长将在2016年再次加速”,近期短暂疲软归因于暖冬、资源开采产业的生产活动低迷以及俄罗斯与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持续疲软。
Stuart指出,尤其是,在第四季度表现不佳之后,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原油需求增长有所反弹。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显示,本季度迄今为止汽油需求平均约910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增加33万桶/日,增幅3.7%,且高出EIA预测2.2%。
这一数据似乎正好验证了Stuart的观点,因为夏季即将到来,美国汽油需求将迎来季节性增长。
此外,渣打银行近日也在报告中为Stuart的观点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上周五(3月25日)表示,为满足精炼行业产能扩张和国家战略储备需要,中国今年原油进口会在纪录水平基础上再创新高。
渣打银行分析师Priya N. Balchandani在报告中称,中国今年的日均原油进口有望增加多达60万桶。
该行还称,中国上个月的原油日进口量首次突破了800万桶,并超过了世界头号原油消费国美国。渣打同时预计,到2018年末或2019年初,中国的原油日进口量将会突破1000万桶。
鉴于原油需求的前景,瑞信指出分析师们预测油价可能在今年5月份触及50美元/桶水平。
目前,市场利空因素虽然不少,但是分析师们的乐观态度或许能为疲软的市场带来多一丝希望。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