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美国知名金融博客Zero hedge曾写道,由于原油期货溢价崩塌,油轮——“Distya Akula”号油轮已在苏伊士运河停泊了一个月而找不到买家,因此不得不继续等待。而此后,这些被临时充当仓库的油轮将不得不很快卸货,从而使几百万桶原油再次充斥早已供应过剩的原油市场,并将油价压的更低。
国际油价在40美元上方交投仅一周之后便再度大幅走低,WTI原油期货周三收盘大跌4%,跌穿40美元整数关口,有可能终结上周创下的周线五连阳。问题是:油价为何重回下跌?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供应持续过剩、短期减产无望之际,储存空间也正接近耗尽。
最新的坏消息是:原油市场期货溢价曲线正在扁平化,也就是contango结构下的溢价正在收窄。这意味着,无论是海上浮式存储还是陆地储油,囤积原油的获利空间正在变小。
彭博数据显示,WTI原油3个月期货的溢价仅为2.21美元,是两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下图可以明显看出,从运营油轮的总费用基础上看,目前的储油成本相对于布伦特原油远期曲线来说过于昂贵了。这就是说,现在的市场结构已经不适合囤油了,应当在现有的原油库存涌向现货市场的时候逐渐减少库存。(图片来自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Michael Huseh表示,纵观历史,即使在最极端的例子当中,布伦特远期曲线的陡峭程度也只能支撑在头两个月到六个月之间进行浮式存储。
比较一个月期和六个月期的浮式存储收益就会发现,囤油6个月这种生意的吸引力已经减少了。
Michael Huseh认为,那些在1月晚些时候或2月早些时候囤积的海上浮式存储库存将在七八月份解除,这些原油将回归陆地。
实际上,这种趋势正在渐渐形成。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包括东南亚和中东海湾地区在内,全球浮式存储规模近期正在下降:
Huseh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初,全球近海浮动原油储存在8000万到1.8亿桶之间。根据2014年底对全球超级油轮(VLCC)的估算,潜在的储存能力大约为11.69亿桶。加上苏伊士型油轮将会增加5.28亿桶的储存能力。
根据Huseh的计算,目前浮动原油储存为1.573亿桶,而这一数字在2月初为1.266亿桶,从现在到下一次库存低点可能会增加3100万桶库存。鉴于浮动库存时间的减少(3到6个月),这意味着每天增加的供应为16.5万桶至33万桶/天。
这意味着,涌向陆地的现货供应增量将为每天16.5万到33万桶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提货时间(3个月到6个月之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未来几个月现货供应可能增加的情况下,精炼厂却将在同期陆续进入停产检修季。这可能导致一些石油生产商争相寻找更多空间来储存原油。
路透社报道称,像Vitol、Gunvor和Glencore这种最近几个月靠大肆囤油获利的贸易巨头正在押注原油市场将至少在两年内持续供应过剩。
当然,如果德意志银行的计算正确,如果在未来3个月这全部1.57亿桶近海浮动原油储存的20%上岸,这不仅会削弱油价,而且价格波动幅度较高资产,比如能源股及多数与能源价格相关的垃圾债券也会一起下跌。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