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3月1日)亚市盘初,国际油价小幅回落。但整体仍守住隔夜涨幅,此前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产量下降令市场收紧,另外中国也为刺激消费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对油价构成提振。
NYMEX原油期货交投于33.64美元/桶附近,跌幅约0.8%;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投于36.38美元/桶附近,跌幅约0.68%。
中国意外降准有效刺激了市场风险偏好,同时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产量双双下滑为油价提供了有效支撑,不过美元走强令油价涨幅受限。此外,中国发布的财新制造业PMI数据疲软的状况,也对油价造成了再度打压。
消息面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一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2月原油产量减少4.3万桶/日至926.2万桶/日,至2014年12月以来最低;美国12月原油总需求增加8.7万桶/日至1954.4万桶/日,同比增加0.4%,自去年8月以来出现首次上升。受此影响,油价强势反弹。
此外据外媒调查,欧佩克2月产量达到3306万桶/日,较1月份减少7.9万桶/日;沙特原油产量维持在1020万桶/日的水平;伊拉克原油产量减少12.5万桶/日至438.5万桶/日;伊朗原油产量上升14万桶/日至300万桶/日,创2012年7月以来最大值。
加之,沙特阿拉伯誓言将继续与其它主要产油国进行接触,以努力限制油价的波动。此前该国与OPEC成员国委内瑞拉、卡塔尔及非OPEC成员国俄罗斯达成了将产量限制在1月水平的协议,目前正努力推进该该计划的落实。能源交易商格罗斯曼(Jeffrey Grossman)表示,随着沙特等国的态度放软,不得不接受油价将从现在水平上行的事实,事实上原油产量确实呈现下降趋势,而需求也逐渐恢复。
周一美页岩油豪言壮语挑战OPEC:油价高于40美元就能增产。对于美国页岩油产商来说,低油价倒逼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反而使其在与OPEC的“石油战”中提高了韧性。
据外媒周一(2月2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因需求乏力,且主要产油国达成冻产协议的可能性对缓解供应过剩也几乎没什么效果,2016年原油均价料仅略高于每桶40美元。
分析师表示,中期来看,全球石油需求成长可能仍将偏弱,原因包括中国经济放缓,以及能源效率改善与转向使用更乾净的能源,导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下滑。
荷兰银行(ABN)资深能源分析师Hans Van Cleef表示,“尽管2017年之前供需情况不会平衡,但对供应过剩程度减弱的预期,应能支撑油价。我认为冻产协议是一个明确信号,表明一些产油大国暗示油价不应从当前水平进一步下跌。”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