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研制取得了不少成果。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开发并利用了许多形式及各种用途的海洋工程装备,为我国能源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置的历史,在世界上还算是很年轻的。
近海石油勘探还只是从50年代末期才开始的。物探普查发现我国近海海域的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六个大型含油、气的地质盆地。预测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m3。
另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管辖南海海域又圈定的38个沉积盆地,海上油气资源可达400亿吨以上的油当量(200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据《中国产经新闻》2004年3月2日报道:中国南海石油储量在230~300亿吨油当量,占我国总资源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中东海湾”之称。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海底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主要在大陆架,水深不超过300m,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为9.2%。我国大量的海上油气资源,极具勘探开发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仍然缺少必要的深海钻探及开发装备,至今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物探和开发处于空白状态。我国南海周边地区的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与文莱等,早在我国南中国海开采海上油气田,每年取走4 000万吨海上石油(我国目前海上油气年产量为2 400万吨,到2008年才达到4 000万吨海上石油),380亿m3的天然气(相当于西气东输的两倍)。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已拥有65座固定平台、9座自升式平台、3座半潜式平台、14座FPSO。
可以看到,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置的研制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近海到远海,从海况良好到海况恶劣的过程,在世界这一领域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我国FPSO的数量与研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其他海洋石油工程装置还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多年。主要业绩是:
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台,工作水深为14~16m。同年,由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由七O八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地质矿产部的“勘探一号”双体浮式钻井船。1984年,七O八所为地质矿产部研究设计、由上海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
1988年七O八所为胜利油田研究设计、由中华造船厂与烟台船厂联合建造了“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20世纪80年代,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埕北油田A区工程进行了生产模块及生活模块的研制。
1988~1992年,七O八所先后参与南中国海HZ21 1油田,W—11—4油田及渤海湾JZ20—2油田生活模块的研制。
1993~1996年建造了辽河油田“辽海一号”坐底式采油平台。
1995~1996年改装了辽河油田“辽海二号”自升式修井作业平台。
1998年,七O八所为大港油田研究设计、由大连造船新厂建造了“港海一号”超浅吃水、自升式钻井平台。
2001~2002年为大港赵东油田设计了钻井模块。
2003年为东海石油公司设计了东海春晓油气田群三个生活模块。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