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股市经历了糟糕的新年开局,中国股市4天4次熔断被迫叫停熔断机制、人民币暴跌、国际油价短短两周累计下跌23%等等因素拖累全球股市,而这两大“杀手”却鲜为人知。
金融市场正经历两种重要转变,这不仅会放大中国与油市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还会推升整体风险厌恶情绪,并为更多不可预料的状况发生提供土壤。
第一种转变当属金融波动长期受到压抑的环境,变成了波动更高更不可预测的环境。首要原因是央行更不愿意(例如美联储)或更加无力(例如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充当波动压制者的角色。短期内,这种转变难免会带来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降杠杆行为和投资组合风险承担意愿的下降,尤其是会影响到以波动率为主要考量的风险模型和资产配置。
第二种转变涉及到流动性,以及逆周期意愿的下降。面对监管规定收紧和市场对短期收益偏差的容忍急剧下降,经纪交易商在市场过度反应时接纳存量的意愿也大大下降。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内,其他资金池要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也面临约束。
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但这两种转变将相互促进,从而使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的总体感觉更加突出。这种情况持续得越久,市场波动就越大,经济与企业基本面受到负面影响的威胁也就越大;同时这种失稳反噬金融市场,进而加剧经济与金融错位这一恶性循环的风险也会越高。
好消息是这种情况最终会自己耗尽力量。不幸的是,这个好消息只发生在经历了很多动荡之后,而且会伴随着金融资产价格急剧无序下跌并向外蔓延的风险上升。在此过程当中,这种动荡会对企业与家庭支出产生紧缩性影响,从而拖慢经济增速。
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基本面改善支撑金融资产价格并确认其水平恰当,这也会给大量眼下离场观望的资金(无论是躺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还是在过高的家庭储蓄当中)有效的回归市场创造条件。若想见到这种局面就需要进行政策调整。这一次,作出改变的不能只是央行(尤其是美联储)。
事实上,即便美联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购买证券的计划(“QE4”),若不伴以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更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及消除债务问题,那么QE4的经济成效就得画上大大的问号。
这些结果并不是注定会发生。未来情况如何取决于未来数周、数月作出的选择。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