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昔日亚洲大宗商品龙头企业来宝集团(Noble Group),正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信用评级已被调至垃圾级。
上周二(12月29日)将来宝集团被穆迪将信用评级由最低评级Baa3下调至Ba1,降至垃圾级,违约风险高达70%,前景展望为负。
标准普尔上个月也将来宝集团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降为BBB-,距垃圾级仅一线之隔。
尽管来宝集团被降级令人担忧,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大宗商品市场的颓靡,更是一种价格下行的趋势演变。
目前来说,来宝集团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宏观风险、缺乏现金流、财务被质疑造假。
国外知名财经网站负责人Sacha Duparc表示,第一轮负面效应反映在宏观经济指标上(比如资本开支下滑)。第一轮负面效应将是大宗商品出口商对政策的反应。这些效应将主导2016年的市场。
贸易商们拥有几十亿美元大宗商品预付款。过去一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贸易商们用以进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抵押的库存和应收账款价值录得大笔损失。
这样算来,来宝集团用以融资的现货大宗商品抵押物的价值也出现了下跌。抵押物价值暴跌,即使从未出现不按时偿贷的情况,一些债权人要求来宝集团偿还贷款,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持有的抵押品价值已经没有当初放贷时那么高了。
按照银行的要求,来宝集团需要补增额外的至少价值16亿美元的抵押品,而来宝集团现在却拿不出来。来宝集团极为依赖银行为其主营业务融资。
此前,来宝集团就被研究公司Iceberg Research指出其夸大商品合约及期货的公允价值,这些公允价值的盈余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现金盈利。
理论上,在资产价格上升时期,这类公允价值的盈余在合约结算或到期交割后转换成实际的现金盈利,但反之则反。
来宝集团面临的财务困境还不止于此。该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期间净利润同比下降84%,至2470万美元。根据穆迪的数据,9月底来宝集团经调整后的净债务为42亿美元,是其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3.6倍,经营现金流是负值。来宝在未来12个月有近3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必须偿还或再融资。
一家不知名的研究公司Iceberg Research在2015年2月发布研究报告称,来宝集团存在会计问题,存在财务造假、夸大利润的嫌疑。
随后,美国浑水公司(Muddy Waters)也公开质疑来宝集团的财务实力,致使来宝股价承压,累计跌去2/3,成为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中年度跌幅最大的成分股。而在2015年8月份,普华永道则认为来宝的财报没有问题。
来宝拥有澳大利亚上市矿业公司Yancoal 13%的股份,后者市值约9500万美元,来宝所持股份大概价值1200万美元。然而,在2014财年报告中,来宝将Yancoal股份的账面价值计入为3.2亿美元。
今年6月,来宝以高达6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位于蒙古一个尚未开发的煤矿约5万英亩的待开发区卖给了澳大利亚Guildford煤炭公司,而来宝去年2月份购买时仅花了376万美元。
然而,分析师并不认可这一估值,并质疑这笔交易的实际性,称在全球“去煤”的大趋势下,这个煤矿的价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翻了十几倍,根本不切实际。
而根据Iceberg的表述,来宝手中合约的公允价值已经大大超越其它对手公司,甚至是已经破产的安然公司(Enron)在顶峰时期的3.5倍。安然集团否认存在会计不当问题之后短短几个月,这家公司就被证实存在会计操纵并轰然倒下了。
安然集团否认存在会计不当问题之后短短几个月,这家公司就被证实存在会计操纵并轰然倒下了。
也就是说,来宝集团被逼到了破产边缘,或者说正深陷自2015年以来未曾面临过的巨大困境当中。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