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还是不转,这是个问题;如何转,转向哪?更是个问题。2015年包括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众多煤炭企业最大的纠结,仍未破题。
近年多个煤企的转型尝试,所谓的转型大多是围绕主业做产业链的延伸,如电力、煤化工、建材、铝业等等。实际上,转型的多元化道路并不仅于此,煤企对于物流、营销、现代服务、建筑、有色金属乃至装备制造亦有涉足,甚至有的煤企已张开臂膀去试着拥抱互联网。
然而,现实残酷,煤企转型听上去很美,走起来却异常艰难。严格来说,煤企转型至今尚未找到成熟思路与成功经验。
行业龙头中国神华的煤电油运一体发展虽然较为典型,但由于神华的很多先天优势其他煤企并不具备,业内人士认为很难说神华是转型成功的样本。而且,据媒体报道,神华提出以煤炭清洁化为核心的转型战略,也陷入清洁煤炭前景不被看好、又不可能全面转向新能源的两难处境。
谋求转型各有办法
早在“十二五”规划当中,煤炭行业就已提出煤企未来发展将是煤电油运为一体的大型能源集团,这可以算成一种综合发展或者转型的愿景。
能够实现煤电油运一体化的能源企业,除神华之外别无分号。截至目前,神华已成为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
然而,其他煤炭企业的一体化转型却并没有神华那样顺风顺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煤炭行情变差,当年大把花钱拿来的煤炭资源成了夹生饭,不论是吃下去,还是吐出来,企业都是“如鲠在喉”。
而在“互联网+”的大风下,不少煤企也开始尝试拥抱互联网。
山煤国际2015年年初即表示要“快速搭建煤炭贸易电商平台”。4月1日,兖州煤业煤炭营销效益数学模型正式上线运行。4月底,安源煤业旗下的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推出“煤炭交易及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首家专业化煤炭电商平台,5月2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贯成商贸有限公司委托受托焦炭业务正式上线。
“黄金十年”带来的雄厚资本,导致了更多非理性的兼并重组和盲目的多元化发展,这些曾被穿上“转型”外衣的大动作,至今难以消化,拖累主业令企业尝到苦果。
2008年12月,河南能化集团的前身河南煤化集团,系由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中原大化集团、河南煤气集团等5家企业战略重组,成为一家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相关多元发展的国有独资公司。在向物流、建筑、服务业等产业转移的同时,向化工、有色金属等上下游拓展产业链。
而到了2013年,媒体已经开始探讨其陷入亏损泥淖不能自拔的状况。河南省重点煤业集团非煤板块中除物流贸易板块略有盈余外,其他的如化工、有色等板块都是亏损大户,严重拖累了煤炭主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多数煤炭企业发展了庞大的低效的物流贸易业务。但贸易业务的毛利率大多只有1%左右,净利润更加微乎其微。而近年来受政策支持的风能、光伏、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煤炭企业却很少涉足。
霍煤集团即为转型的亮点。该集团找到一条用煤矿废弃的低热值煤和煤矸石发电,用低成本电炼铝,再用铝制成铝制品的新路,实现了倍增效益。
“即便是行业龙头神华,也非成功样本。”邢雷表示,“神华煤电油运一体发展的较为典型,但神华的很多先天条件以及资源配置,是其他煤炭企业不具备的,因此很难说是成功经验。”
虽然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行业领袖神华围绕转型动作不断,但是业内并不看好其未来前景。
“清洁煤炭短期内不仅仅不会给神华带来业绩的提升,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投资成本、影响企业现金流。”一家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神华目前强调的绿色开采、超低排放发电机组、煤化工这些清洁煤炭措施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邢雷认为,神华作为煤炭巨头,不可能像一般的中小煤炭企业,完全投入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毕竟它的矿产、铁路、港口、发电都是以煤为中心,贸然进入新能源领域,风险太大,而且没有优势。
在林伯强看来,目前神华转型面临着两难,一方面作为一个能源企业,神华不可能全面转向新能源,既不占市场先机,也没有技术优势,贸然进入风险很大;另一方面,神华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战略困难重重,短期内对业绩难有提升。
转型不易且慢动手
尽管转型升级讲了很多年,煤炭企业也发展了许多的非煤业务,但这些业务多数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而是始终依靠煤炭业务带来的利润在补贴。在煤炭业务陷入亏损之后,非煤业务发展也会更加艰难。
“煤炭企业转型是很困难的,作为基础性能源企业,不可能完全转型成其他行业企业。”邢雷表示。
目前煤电油运多方面发展也面临较多政策性困难,而在较为困难的资金条件下,其转型更加困难。如发展电力成本较高,且政策门槛不低,发展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又面临环境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发展运输则面临着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邢雷认为,企业不应盲目转型,目前很多行业产能都已过剩,或技术、环境、政策、资金等方面制约较大,如果盲目转型,很可能带来新的负担。如果条件确实较好,市场前景较为明朗,资金较为充裕,技术比较成熟,那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向集中精力发展,但切勿求大、求全。
这种观点得到前述上市公司高管的认同,“煤炭企业发展只能依赖于煤炭,脱离煤炭主业,转向一个并不了解,并不熟悉的行业,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除非有绝对把握,煤炭企业绝不能盲目转向一个不熟悉,不了解,前景不明朗的行业。”该高管表示,企业发展非煤产业,应立足于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审慎发展。
诸多专业人士认为,煤企转型,必须十分谨慎,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选准转型方向,一定要做好市场需求、技术储备、人才培养、销售网络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绝不可盲目转型,以免转型不成反拖累主业,造成更大的困难。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