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能源进口安全的考虑,中国正减少从一些产油大国的原油进口,而这些产油国考虑到未来市场份额的维持,又主动找上门来。
中国的石油需求(用于汽车、柴油发电机和工厂等)主要由来自欧佩克的进口石油满足,这种需求还帮助国际油价涨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然而在油价持续上升之际,供应中断现象却越来越频繁。从利比亚到南苏丹,这些供应中断事件提醒中国,有必要让供应来源多元化并建设石油储备。
中国从2010年到今年10月的月度进口数据显示出多元化计划取得的成功。尽管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继续上升,但今年10月,欧佩克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份额降至55%,2012年中期曾达到近70%的峰值。
根据最新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从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进口的石油大幅下降,同时从俄罗斯和巴西进口了更多石油。尽管欧佩克仍然是重要供应方,中国逾一半的石油进口来自欧佩克(OPEC),但中国在过去5年有意降低对其关键供应集团的依赖。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在中国大举投资伊拉克数个大型油田之后,伊拉克增加了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但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份额在过去5年逐步下降,而利比亚不再向中国供应石油。俄罗斯成为主要受益者,其他受益者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和阿曼。
然而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沙特仍然不能放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首先,中国自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全球增加的石油消费量中,中国占了40%以上。
其次,全球原油消费市场正发生变化。美国页岩油繁荣降低了美国对中东、西非和拉美石油的依赖,欧洲需求下降也使欧佩克加速转向中国和其他核心亚洲市场,从而重塑全球石油贸易流动。
最后,随着西方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沙特的市场份额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然而,面对日以供应过剩的原油市场,买方的选择越来越多。对于中国来说,该国更倾向于“贷款换石油”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功应用在巴西和俄罗斯的石油投资项目上。
沙特和伊朗多次派遣石油官员前往北京与买家洽谈,试图让中国人投资其国内市场,争取达成长期协议。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