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需求没有增加,产油国坚持高产,供应过剩局面更加严峻。加之中国数据疲软、美联储加息升温等一系列因素拖累,油价不得不承压连跌四日。周二(11月10日)亚市盘中公布的中国CPI、PPI数据不及预期,中国数据不及预期也加深了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忧。美元指数盘中维稳于99关口,日内并无其它重要经济数据公布。
中国需求前景堪忧
来自中国的经济数据引发了市场有关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的能源需求将会下降的担忧情绪。中国海关总署在上周日公布数据称,10月份中国原油进口与前月相比下降了5.7%,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9.4%。
“原油贸易市场关注的重点是中国贸易数据,而这些数据则表现疲弱。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处于疲弱的状态。再加上2016年上半年中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所面临的重大疑问,这种组合正在与美元走强展开碰撞,从而给原油价格带来了一种令人不快的压抑感。”
原油库存增施压油价
市场信息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5日当周库欣库存增加180万桶。
美国石油协会(API)周二将发布库存数据,美国能源部的能源资料协会(EIA)因周三是“老兵节”假期而推迟至周四的发布数据。
俄罗斯、沙特和其他产油大国不减产
虽然近来油价低迷,但主要原油生产国为了保持原油市场份额仍然保持高产量。
对此,沙特王子Abdulaziz周一表示,低油价长期持续是难以为继的,但可能影响未来供应稳定并为价格急涨铺路。2016年之后,非OPEC产油国原油供应不足情况可能加剧。石油需求增长将持续主要来自亚洲,但过去30年亚洲的增速可能不会重演。供需模型显示长期石油基本面仍旧强劲。油价在长时间内走低的局面将不会长存。
阿曼石油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夫周一称,当前的原油产量水平是“不负责任的”,并指责欧佩克OPEC是导致原油价格处于较低水平的罪魁祸首之一。
目前伊朗已经重返国际市场,增加产油量也并不令人惊奇;此前伊朗曾表示一旦制裁被取消就将提高原油产量50万桶/日,市场人士担心这可能会加剧油市的供应过剩状况;但问题最终还是要看伊朗究竟能多快开始提高产量。
油价后市前景展望
油价后市或进一步承压。虽然油价因投资者趁低买进以及有关美国上周钻井平台数量减少6口(降至572口)的报告而受到提振,增大了未来美国原油产量将减少以缓解全球供应过剩局面的希望。但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为美联储加息提供了更加正当的理由。围绕美联储将加息的预期升温,将使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增大。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