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做出让市场意外的决定,在国际油价大跌之时坚持不减产。这一决策可能是为了保住自身市场份额,将以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为首的高成本非OPEC产油商逼出局。但分析师发现,OPEC这招其实伤人也伤己,一年要为此付出2000亿美元代价。
在上月OPEC会议决定不减产次日,华尔街见闻的文章提到分析观点称,在这次会议上,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抵制了较穷困OPEC成员此前减产的提议,暂时牺牲了部分OPEC成员的利益,任油价较长时间停留低位,以此压缩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盈利,希望借市场之手赶走生产成本较高的这类企业。
半年后,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等OPEC主要产油国的产量都增至创纪录水平。连非OPEC产油国、遭受西方经济制裁的俄罗斯产油量也达到巅峰。这给国际油价带来明显的下行压力。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Sergey V. Arinin在新近报告中指出,去年11月沙特策动的决定可能已经让全体OPEC成员付出了一年2000亿美元的代价:
我们简单的计算显示,增产策略使沙特一年付出成本约900亿美元,OPEC整体的年度成本可能接近2000亿美元。如果沙特当时愿意将日均石油供应量减少100万桶,今年可能就不会牺牲这么大(明年也许同样不会)。
如下表对比所示,若沙特保持当前产量水平,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60美元,沙特出口石油的年收入会减至2100亿美元。而如果沙特去年将日产油量从目前的1020万桶降至900万桶,油价稳定在每桶100美元,今年沙特的石油收入约等于3200亿美元。
今年6月的会议上,OPEC决定维持日均3000万桶的生产目标不变,预计全球原油需求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都将增长。不过,分析师发现,沙特的言论显示其态度略有改变。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师Helima Croft上月指出,今年春季,沙特官员没有再提“永远不”减产,而是“重申整个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需要参与进来,共同承担1986年和1998年那样的减产重担。”
虽然多数分析师和投资者预计油价走低会持续更久,但去年成功预测油价暴跌的咨询机构PIRA Energy Group的创始人Gary Ross表示,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程度并不像许多人预计的那样严重。而且沙特没有增加钻探,产能闲置率下降,目前的油价难以持久,未来五年内很可能重返每桶 100美元。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