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原油分析> 石油行业

原油进口权

文 / admin 来源:中油网 2013-11-20 16:37
    “石油是中国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无论从上游的勘探开采,到中游的汽柴油等成品油炼制,还是到下游的批发零售,再到进出口贸易、产品定价,都在政府部门的管制之下。如果说油源垄断是一扇阻挡民企进入的”玻璃门“,定价机制就是一扇”弹簧门“,有关石油行业这一”豪门“的是非争议从未停止过。本报将对油气领域的垄断做持续关注并作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其中关于放开对进口原油限制的提议再度引起市场热议。方案以形成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放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为突破口,推进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     据统计,2012-2014年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配额均为2910万吨。自2009年以来,我国原油年进口量超过2亿吨,到2012年达到2.71亿吨。与庞大的进口量相比,非国营进口原油配额仅占10%。     长期以来,地方炼油企业深受原料不足的制约,在油品升级的趋势下,地炼对原油进口配额使用权的渴望愈发强烈。并强烈呼吁我国应逐步放开原油进口资质限制,鼓励地炼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油品市场适度公平竞争。     就在改革方案公开不久后,国家能源局下发《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文件,对进口原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资产负债、配套设施等状况设定约束条件。     垄断:石油格局主旋律     1999年之前,石油民企曾经历了6年的”黄金时代“,发展壮大,势头良好。但是自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公司成立和1999年《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出台之后,繁荣景象戛然而止,逐渐形成了上游出得去进不来;中游有产能没原料;下游明文垄断的市场格局,难以突破。     据统计,1998年以前,中国民营企业在石油流通领域占到了85%,民营资本占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和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然而,即使民营企业已具有如此规模,政策导向下的垄断依然战无不胜。两大集团表面上实现的上下游一体化格局,实际上是联合垄断。     另一面,民营企业的大肆进入带来激烈的竞争,油价曾一度不断走低,却也存在国内石油市场混乱、劣质油横行的问题。     垄断:坚固难摧     现在国家研究向社会放开原油进口权,的确有利于打破国有油企”一统江山“的垄断局面,这是迈出打破国内油品垄断的实质和关键一步,对形成竞争、降低国内成品油价、还惠消费者无疑是一个利好。     但是,按照商务部现有的原油进口资质条件,进口商须有2年以上进口业绩方有资格申请。由于历年以来民企基本没有可能进口,所以这一条件基本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门槛。安迅思能源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对本报记者表示,能源局设定的新增进口原油的地炼企业设定资质条件,基本”门槛“是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万吨/年,也是一个不低的门槛。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原油进口权放开如果能够成行,是打破国内油品经营垄断的一个必要条件和有效前提,但并不能因此产生必然结果。当原油进口权放开越来越近、让人鼓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让人们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还需要更多部门综合发力,共同推进。一是商务、能源等部门要实时修改原油进口企业的准入规则,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和顺利进入;二是要进一步按照国家的要求,扶持出台私人企业进入原油进口、国内油品经营的更优惠措施;三是加大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的监管,谨防大型油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健康、有序、充分的市场竞争局面,通过竞争为消费者带来实惠。     另一面,近年来政府对于油品发展向着市场化、清洁化和透明化进行。原料短缺、行业垄断问题实则为政策瓶颈。”随着政府对于资质条件和门槛的逐步透明化,原油进口使配额权利标准的制定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从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准的制定还是较为苛刻,2012年全国十大炼厂中符合标准的都寥寥无几。而日前发改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条件也不够明确,因此如何兼顾公平分配原油进口使用配额还在不断摸索中进行“,李莉说道。     垄断:功过论之争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并指出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     1998年,在保护”战略资源和国家利益“的名义下,得益于行政安排,中石油和中石化突破此前各自盘剥的开采和炼化领域,将全国油田资源和炼油企业资产盘剥后,以黄河为界实现”划江而治“。此后,两家企业又合作取得了批发专营权,全国民营油企可谓一夜间被”停牌“。     另一面,长期以来,石油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一直处在少数国有央企的高度垄断之下。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管控,但却因缺乏市场竞争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供需矛盾加剧、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剧了各类经济社会矛盾。面对丰厚的利润空间,垄断企业对出让市场份额,引入非国企竞争十分抵触。据悉,中石化等国有石油企业对原油进口政策变化,已经做出市场部署,制定低库存运行战略,快进快出,严格控制资源的外采规模,以应对民营企业带来的市场冲击。     各方声音:     我们始终注重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关系国计民生领域可能存在的垄断行为。执法实践证明,通过及时有效地查处价格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最终将惠及广大的消费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     打破行政垄断,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让石油企业真正走向市场,重塑石油市场竞争活力,是石油行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柳钦)     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资质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不问”出身“,而是看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是否符合基本资质,是否满足环保和油品质量要求等。改革整体思路首先是满足整个炼油工业需要。进一步放开进出口资质将惠及下游用户,并有利于原油成品油市场有序发展,但放开的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市场混乱。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     垄断会造成效率低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竞争,垄断企业就很难有降低成本的动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国家政策是给了民营油企”生“的权利,但是没有给予民营油企”活“下去的保障。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     放开原油进口和使用权,是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以来,石油领域真正具有改革意义的举措。改革后,有资格获得进口原油的企业趋向多元化,从体制内的局部扩展至体制外。
+1 33
文字关键词:
名称 价格(元) 涨跌幅
美国原油期货 63.97 -1.9015%
布伦特原油12 66.29 -1.4422%
93.4574 +0.3246%
现货黄金 1777.1 -0.5996%
现货白银 23.21 -1.2761%
黄金T+D 372 -0.5055%
白银T+D 4971 -1.7977%
安全联盟行业验证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